9月13日,智河山海、共生共荣五矿产业金融高端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聚焦金融赋能产业,增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中的影响力。邀请产业界、金融界、学术界的专家代表,就如何结合金融实现新发展格局下的稳链、补链、强链提出一系列新思路。
从有色金属产业的角度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协会会长葛红林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属产业抓住发展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行业发生了四大变化:一是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二是生产过程向绿色低碳转变;三是产品结构向中高端、新经济需求转变;四是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葛红林指出,十四五期间,国家对金属优质发展的规划要求和重点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继续深化改革,优化创新机制生态;二是不断加强合作,创造跨境一体化新流程;三是推进标杆,加强材料标准和品牌建设;四是加强管理,推进质量评价认证体系建设;五是积极融入创新平台,发挥创新平台载体的支撑作用。
相应地,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金属资本市场发展模式。他说,金属行业具有市场化、国际化、金融化的典型特征,金属行业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在证券市场方面,金属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wind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我国A股上市公司约4800家,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约149家,占3.1%;总市值约3万亿元,约占总市值的3.9%。
他认为,资本在促进金属行业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金属行业企业通过引入各种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股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融资困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促进产业集中,建立完整的金属产业链,形成规模和成本优势奠定坚实基础,扩大可持续发展空间。
在期货市场方面,他指出,金属期货市场既是金融市场,也是商品市场,与金属实体行业的供求关系相互作用,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在市场定价中起着共同的作用。目前,我国金属行业前50家骨干企业大多参与期货市场,超过一半的金属上市公司选择期货和衍生品作为避险工具。
他认为,中国金属期货市场经过30年的创新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通过持续的产业和金融结合,现金互动,中国金属行业已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最快、应对国际市场影响最强的行业之一。
但他还指出,金融资本比工业资本具有更强的逐利性,将利用资本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投机形成非理性甚至极端扭曲的资产、产品价格,导致正常资产价值、短期供需基本面因素,形成异常价格波动,导致资本链断裂风险和债务危机。
对此,他就构建金属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新格局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期货品种上市机制,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二是加强金属市场研究和动态监管;三是加强金属企业规范经营,防范风险;四是加强重要金属战略矿种海外资源开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战略功能,提高初级产品产业链的竞争力。中国金属矿业研究院院长金志峰表示,中国初级产品的供应和稳定价格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说,做好初级产品的供应和价格需要澄清产业周期和资本周期。其中,产业周期主要是供需驱动的实体经济周期,资本周期主要是由全球金融资本根据投资需求博弈形成的产品价格波动周期。
他说,上述两个周期要求企业在现货和期货市场共同努力,工业周期要求企业获得优质资源,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在工业竞争中找到立足点。特别是当价格较低时,抓住窗口机会果断行动。资本周期要求企业在价格高、资本过热时保持清醒,采取战略措施对冲价格可能下跌的影响,避免资产减值或经营困难。此时,期货市场的地位和功能尤为重要。使用期货套期保值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战略手段,不能仅仅作为一般的风险管理工具。
金志峰表示,社会各方需要提高对期货工具的认识,不断发挥期货市场的战略功能,增强期货市场的价格影响力,提高中国初级产品的能力。一是充分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充分重视期货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影响;二是加强期货市场建设,积极培育期货市场及相关参与者,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三是加强行业合作,加强生产企业、贸易企业、仓储物流企业、金融企业跨产业链合作,增强初级产品的影响力和声音。
五矿期货首席战略官章如铁表示,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国家高度重视供应和价格稳定。五矿集团作为金属矿业的龙头企业,肩负着保障资源、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使命。同时,随着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宗商品的定价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
他认为,要在新时期做好供应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定价作用,建立期货与现金相结合的综合思维。现代大宗商品产业不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和金融链的复合竞争。在新时期,金属矿山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产业作用+金融布局优势,建立金融、贸易、期货、现货一体化的创新发展商业模式,全面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在全球金属市场发出最强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