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市场动态 >

五个月后,锂超疯狂卷土重来

日期:2022-09-19阅读:295

五个月后,锂超疯狂卷土重来。目前,一些碳酸锂的价格已经回到50万/吨。即便如此,据说目前能交零订单的大锂盐厂很少,电碳很容易卖出51-52万元/吨。

秋季过后,碳酸锂价格再次飙升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四川等国内锂盐主要生产区在8月和9月受到电力限制,产能大幅下降。青海盐湖锂主要生产区由于疫情控制等因素生产物流有限,供应不足自然导致碳酸锂价格上涨;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掌握碳酸锂等大宗商品的发言权。今年以来,全球新能源繁荣持续上升,碳酸锂需求强劲,价格再次高并不奇怪。

从理论上讲,随着极端高温天气的逐渐过去,国内供应的恢复可以抑制价格的上涨。但市场信息显示,由于主要制造商之前计划的碳酸锂和其他锂盐新产能主要集中在年底,明年的产能可以真正增加。这可能意味着电池供应商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压力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缓解。9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锂资源产业发展研讨会再次强调,鼓励上下游企业通过签署长期协会建立长期利益共享合作关系,共同维护供应链的畅通和稳定。

从新能源汽车的整个产业链来看,上游原材料长期在50万元的价格范围内运行,甚至达到新高是不利的。这不仅对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下游制造商不利,而且对终端消费者也不友好。根据今年《中国日报》的数据,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技、益威锂、新旺达的综合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益威锂的下降最为明显。在锂盐价格得到控制之前,中下游从业者的收入没有增加利润,上游独家分红模式。

然而,由于供需缺口的刚性存在,在短期内逆转锂盐市场的价格趋势并不容易。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强调,要从多开发、稳定进口、减量化、促进回收等方面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解决问题。显然,为了保持碳酸锂价格在合理范围内运行,产业链相关方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笔者认为,未来在供给方面,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引导企业有序开发国内锂资源,加强现有国内资源的作用和基本保障能力,加强青海、西藏盐湖锂产业化,加快江西锂云母矿规模生产,尽可能实现碳酸锂的多元化供应。

在生产端,原材料生产企业需要加强锂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技术进步推动效率的提高和碳酸锂供应的增加。在流通端,中游电池制造商和下游汽车公司应在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锂资源的长期协议定价机制,有效对冲风险,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共享。

在市场方面,政府应加快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系统建设,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标准体系,支持智能拆解、材料再生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快培育若干梯队利用和回收相关企业。当然,正常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关部门应该囤积,高价投机现象。

此外,在国内供应能够弥补缺口之前,海外碳酸锂仍将是国内新能源产业不得不依赖的来源。智能研究咨询数据显示,2014-2021年我国碳酸锂进口量始终超过出口量,2021年碳酸锂进口量增至8.1万吨,同比增长61.68%。这意味着,为了实现碳酸锂价格的稳定,有关部门可能需要协调国内企业的海外采购行为,努力提高我国在碳酸锂领域的发言权。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才能有效避免锂超疯狂闹剧的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