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长假期间疫情发酵影响,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国内黑色系板块大幅下挫,螺纹钢、铁矿石主力合约以跌停收盘,此后在宏观预期向好的情况下,出现修复性反弹行情,螺纹钢呈现远月升水格局。我们认为,尽管目前疫情已经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但各地管控措施短期趋严,需求下滑和库存压力仍将压制近月,后期近弱远强格局将持续。
疫情出现积极信号,但管控延续
目前疫情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主要表现为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连续13天下降以及作为新增确诊病例领先指标的新增疑似病例和新增接受医学观察人数持续下降。但大部分地区的管控措施依然延续,对人员流动形成了明显抑制,今年春节之后到正月二十二,全国铁路旅客累计发送量3760.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80.79%,近几天降幅有扩大趋势。人员完全到位之前,需求很难出现明显恢复。
与此同时,虽然2月9日为大部分省份复工时间,但考虑到建筑行业人员密集的特点,一些地区再度延后复工时间,如苏州、无锡要求不得早于2月20日,温州不得早于2月17日,山西太原不得早于3月1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返程,按照目前各地区的规定,仍需面临14天的隔离观察期,防疫物资紧张以及各地对复工的严格条件,都会影响企业复工的实际进度。根据我们了解,企业对复工也持谨慎态度。综合来看,螺纹钢的需求可能要到3下旬到4月初才可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库存累积或使长流程企业被动减产
前期螺纹钢产量的下滑主要由电炉钢贡献,高炉生产企业供应下降较为有限。不过,后期长流程钢厂也可能出现被动减产。一是受交通管制影响,港口运输受限导致钢厂原料补库困难。根据我们了解,目前钢厂原料库存基本在一周左右,一旦库存消耗完毕,则可能出现被动减产。二是受需求减少以及物流因素影响,钢厂库存持续堆积,最新一期的螺纹钢钢厂库存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8.4%,而社会库存仅增加4.5%。迫于库存压力,后期钢厂也可能被动减产。
根据我们的了解和汇总,目前已经有约20家钢厂发布了减产检修计划,预计影响铁水日产量约10.5万吨。另外,本周全国钢厂高炉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分别下降1.38和1.53个百分点,连续两周下降,247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也较前一周下降8.58万吨,至208.86万吨。